
过了立春,再过一段时间马上就是阳春三月了,每年这个季节,很多人都会驱车到金东区源东乡看桃花。
城里人算着时间看桃花,源东人却要忙着为桃花节迎客做准备。源东乡的长塘村,眼下就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村里的进村道路也就是“迎宾大道”,路灯已经装好,正在进行最后的绿化扫尾工作;村里的李长塘整治,也正在倒排工期……
很难想象,在刚刚过去的农历猴年里,长塘村一年就上马了包括接通沙畈水、污水管网改造、山塘水库加固、进村道路改造等“十大工程”项目,而就在一年多前,这个村还是被乡政府挂牌的“软弱涣散村”,脏乱差问题突出。
一条扶贫机耕路
14万元扶贫款做几十万元的活
长塘村有村民475人,村里有两口大池塘,分别叫李长塘和外长塘,村名就得名长塘村,因为历史变迁、村庄建设,眼下村里还留存一口李长塘。
早几年,李长塘对外承包,平均下来每年承包款3000元,这笔钱基本上就是村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整个金东区范围内,长塘村也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之一。
源东乡靠山吃山,村民靠种植桃子等水果作为经济收入。长塘村也不例外。村后的竹叶坑,是长塘村主要的水果种植区,栽培桃子和桔子,长期以来,村民一直有一块“心病”,那就是进山的机耕路。
“村民每年碰到我们乡干部就要反映这个问题。竹叶坑上方有个小水库,以前修水库时留下一条老机耕路,大车能开小车不能开,因为大车不怕颠簸。”随行的乡政府联村干部夏福新说,村民上山采摘水果,如果装在车里运下山,路途颠簸,水果早就被抖烂了不少。
水果种植是村民的一大收入来源,这个问题引起了乡里的重视。去年,金东区农办为此下拨了14万元的扶贫资金,帮助长塘村修路。
“扶贫资金的使用,我们的原则也是尽可能集中使用,实实在在帮助村民做几件事,而不是大水漫灌的每个村分一点。”陪同记者走访的金东区农办工作人员傅勇健说。
资金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事就是修路。为了尽可能省钱,村两委干部算了好几笔账:如果对外招投标,施工方要赚利润,还要从外地调运机械和土方,这笔钱肯定不够用。
最终,村干部决定,按照“一事一议”的要求,机耕路请村民出工,村里出工资,修路需要的土石方,就近取材。全村奋战3个月,把机耕路给修好了,崭新的路面上,大车小车通行无阻,还预留了靠边停车的空地。
联村干部夏福新说,事后他们也曾带上级部门以及一些专业人士来调研,大家都觉得很惊讶,“如果叫外地公司来做,没有几十万元估计拿不下来。”
一年上马十项目
“软弱涣散村”一年大翻身
夏福新担任了长塘村多年的联村干部,有一组数据他记忆犹新:在2015年10月份之前,长塘村还是源东乡挂牌的“软弱涣散村”。
“走进村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快要倒塌的老房子,垃圾也多,脏乱差现象很突出。”夏福新说。
为了帮助长塘村摘掉后进的帽子,金东区的区、乡两级领导多次入村进行蹲点调研,走访农户,收集民意,掌握民情,帮助村两委整改提升。
新的一届村两委上任后,村里的精气神开始得到改变。村党支部书记施笑涛说,在乡政府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村两委一口气上马了十大工程项目:包括给村里接通沙畈水、污水管网改造、山塘水库加固、进村道路改造等等,用他的话讲,“全村变成了一块大工地。”
脏乱差多年,一下子上马这么多项目,村民一时间显得有些不适应,但随着项目的一个个告捷,很多人的看法也在改变:沙畈水接通了,村民第一次在家里喝上了沙畈水;进村道路变漂亮了,还装上了一排整齐的路灯,村庄“颜值”提高了;村民的房前屋后,增加了花坛和绿化,家门口也变清爽了……
村庄大变样,村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又回来了。新年刚过,村两委又开始谋划村庄整治,第一件事就想拿农村最难做的“坟墓搬迁”入手———长塘村靠山,村庄狭长分布,不少村民的房前屋后,至今还分布着不少老坟,村两委的想法是:移掉老坟,统一进公墓。
准备和移坟工作同步开展的,还有破旧房、老房的拆除清理,这些位置腾空后,村里准备增设新的景点和设施。
虽然村集体薄弱,但是在村书记施笑涛看来,只要认真挖掘,长塘村简直是座“大宝藏”:村里的上塘水库下方,是连片的农田,灌溉条件好,又有坡度不高的小山坡,交通便利,是“源东最好的一块宝地”,如果开发观光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全村475个村民,有130人在外打工创业,有不少还是“小老板”,也有身价不小的企业家,如果这些人回村投资开发,长塘肯定又会再次大变样。
看金东数据
产业发展提升一批
培训就业带动一批
来自金东区农办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16年里,金东区对低收入农户以及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实现了“产业发展提升一批、培训就业带动一批。”
早在2012年,金东区将50个像源东乡长塘村这样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列入市级扶贫专项资金补助范围,2016年完成了“黄山塘村机耕路拓宽”等8个市级扶贫资金补助项目,争取市级扶贫资金100万元,目前8个项目均己通过了市级验收。
2016年度,金东区安排山区经济发展资金2780万元,落实山区经济发展项目6个,将项目向源东等偏远乡镇倾斜,重点对美丽乡村风景线打造、农家乐特色村培育、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和民宿项目进行培育,注重业态转化,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2016年度,金东区新增农家乐集聚村1个,市级特色点2个,农家乐直接间接从业人员1529人。当年全区农家乐营业收入10409.2万元,同期增长了24.33%。
此外,金东区在去年继续实施了“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2016年度完成农民培训16个项目59个班次3048人,农民大讲堂32期2104人,投入资金252万元。
在落实培训计划任务时,做到向低收入农户倾斜,实施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努力提升低收入农户创业就业素质。建立金东区人才信息数据库,为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