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园有的,民办园基本也都有”
欢口镇民办幼儿园的迅速发展,与当地配套的扶持政策密不可分。
孙光华说,政府的做法主要是采用资金引导的方式,“凡是达到省优质幼儿园标准的民办园,政府以奖代补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在这种激励机制的引导下,短短3年时间,丰县合格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发展到45家之多,并且全部是以省优质幼儿园标准建设的。
3月上旬,记者在丰县采访期间,正赶上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新申报的四家“省优质幼儿园”进行验收,王沟镇许庙村的民办园“金宝贝幼儿园”在列。对30多岁的园长王大凤来说,这座总投资200余万元的幼儿园是她用心来做的一份事业。她没有为这次验收刻意准备什么,“平时怎么做的,现在还怎么做。”
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除了硬件建设高标准,师资力量也要跟着上档次。2011年至2015年,丰县在学前教育师资配备上一路绿灯,择优聘用有教师资格证的非在编教师补充在编教师的缺额,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中录用了180余人成为在编教师,培训了226名中小学转岗到幼儿园的公办教师,全县现有各类幼儿园专任教师2571人,其中公办教师就有593人。
据丰县教育局学前教育办公室主任李建芝介绍,当地公办园和民办园的保教队伍差距并不大,“公办园有的,民办园基本也都有,有些地方甚至比公办园还要略胜一筹。”
王大凤对此也是深有体会,自从她的金宝贝幼儿园开业,就与王沟镇中心幼儿园结成了对子,“镇中心幼儿园许敏园长经常到我们园里来串门。”王大凤所说的“串门”,其实是丰县在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之间建立起的一种提高业务技能的互通机制:公办幼儿园选定1-2名教师,定期与民办幼儿园选送的人员交流互换。
“我们本着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培养思路,构建完成了县、镇、园三级培养培训网络。”孙光华解释称,以名园长、名教师为引领,进行从业人员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结队帮扶、跟岗学习等形式,可以有效打破公办与民办园之间的“人事壁垒”,起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要建就必须是高标准”
“要建就必须是高标准。”孙光华认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公办幼儿园建设是保障其公益性的关健。
自2011年国家第一期三年和江苏省第一期五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开始,按照1-1.5万人口设置1所幼儿园的要求,本着“总量控制、合理总局、标准建设、规范管理”的原则,丰县着手在全县布局幼儿园规划及建设:镇中心幼儿园的占地面积不能小于10亩,以《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标准及评估细则》为标准建设,村级幼儿园要全部办成不少于3个班的全日制幼儿园。
“我们仅用了3年多时间,全县合格幼儿园的数量就达到了88所,其中省优质幼儿园61所,实现了45000名学前儿童就近入园和入好园的目标。”孙光华表示,为此县里无偿划拨出去400余亩土地,投入了超过4.6亿元资金。
在县教育局副局长王磊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全县幼儿园建设动态图,“实心红点代表已经建成的,空心点是正在建设的,虚线部分代表规划好了即将开建的,绿色的点儿则是民办幼儿园。”王磊说,到2016年底,这张图上将再增加10所省优质标准的幼儿园。
今年2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文件确定的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名单上,丰县在列。王磊表示,“我们一次申报就获批了,这缘于我们此前所做的扎实的工作之故。”
眼下,丰县正在继续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孙光华介绍,配合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的任务,他们制定了一个“三年任务”:2016年,新建省优标准园10所,其中公办园7所,试行公办幼儿园与普惠性民办园服务区制度;2017年,新建幼儿园8所,其中公办园7所,省优质园比例达到75%;2018年,新建幼儿园6所,其中公办5所,省优园比例达到80%,实现90%以上的幼儿园在公办或普贤惠性民办幼儿园就学。
未来五年内,丰县全县要建132所幼儿园,其中100所要分布在农村地区,而优质园占比要达到90%以上,公办幼儿园占比也要超过60%。“学前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这样的付出和投入是值得的。”孙光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