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里水乡”“候鸟天堂”“美食名郡”——余干城区一角。 王成前 摄

余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产业布局,力求每一寸土地能释放出最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王成前 摄

江西最大的新型水钻生产基地——余干水钻产业园。 王成前 摄

国电黄金埠电厂为余干工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电力保障。 王成前 摄

鼎泰丰实业拥有江西规模最大的单条建筑陶瓷生产线。 王成前 摄

华丽达纸业订单不断,产销两旺,生产车间一派繁忙。 王成前 摄
地处江西省鄱阳湖东南岸的余干县,古称干越,秦始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水产畜禽基地县、中国芡实之乡……余干,也因其丰富的农业资源,一直以“鱼米之乡”“美食名郡”享誉海内外。
2015年,余干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4.59亿元,增长16.1%,增幅排在上饶全市第一位,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幅3.4和5.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9亿元,增长11.9%,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幅1.5和1个百分点;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3.8亿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幅3.4和2.6个百分点;全县工业用电量7.18亿千瓦时,增长33.4%,增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6.5亿元,增长22.7%,增幅全市第一……对于余干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而言,特别是在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这样一份漂亮的经济发展“成绩单”不仅让很多兄弟县市区惊叹,很多余干人自己也感到惊讶。
这个有着106万人口的滨湖农业大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就在前些年在上饶市12个县市区中排名还是居后,如今已跻身全市第一方阵。
与昔日相比,余干经济的活力与生机已一目了然。显然,2015年对于余干来说,迎来了历史性向好的重要“拐点”。
“余干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之所以在2015年实现‘弯道超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强县’为主战略的确立。”谈及余干发展的喜人态势,余干县委书记胡伟感慨不已地说,余干已走出了一条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线,以招大引强为突破,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狠抓重点产业、重要企业、重大项目的投资促进,具有余干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
2015年以来,余干全县上下按照“23456”总体思路,举全县之力,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集聚各类发展要素,把“主攻工业、决战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略来抓,快速融入南昌大都市经济圈,全力建设滨湖板块核心增长极,工业经济发展开始不断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呈现出渐次展开、破浪前行的壮美景象,一改过去发展缓慢的尴尬局面,迎来了工业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截至目前,余干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其中去年一年新增17家。全县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黄金埠电厂为代表的电力能源产业集群,以鼎泰丰建材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金沙钻饰为代表的新型水钻产业集群,以华丽达纸业为代表的生活用纸产业集群,以丸杰服饰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和盈药业、明湖芡实为代表的医药食品产业集群。六大主导产业比翼齐飞,撑起了余干工业的“脊梁”。去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155亿元。
在余干六大主导产业中,水钻产业的发展尤其让人刮目相看。为提升余干水钻品牌,扩大行业话语权,余干与国家重点大学东华大学共建了中国水钻研究院、中国水钻博览馆和东华大学水钻产学研基地,搭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目前,总投资15亿元、落户企业14家的余干新型水钻产业园,已成为江西最大的新型水钻生产基地,被列为上饶市重点工业产业集群。
谈及水钻产业在当地的发展前景,余干县委副书记江忠汉表示,从水晶坯,到水钻饰品,到水钻市场,到水钻应用和设计,再到水钻生产设备制造,未来3至5年,余干将拥有国内最完整的水钻产业链。
与水钻产业快速发展一样,芡实产业也强势崛起。余干建成了中国最大的芡实产业园,引进了全国最先进的芡实生产工艺,研发生产了市场前景广阔的芡实粉、芡实酒、芡实饮料等系列产品,打造了辐射全国的芡实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形成了集种植、加工、贸易、科研、观光、物流为一体的芡实产业链,实现了芡实产业“接二连三”发展。余干农业催生了食品工业的集约化发展,同时新型工业化也反哺了现代农业。
此外,余干项目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去年全县实施了计划总投资467亿元的152个重大项目,全年开工项目123个,竣工项目61个;其中单体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3个,项目数位列全省县级单位第二。
如今,走进余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热火的项目工地,连片的企业工厂,轰鸣的机器马达,穿梭的物流车辆……一派派繁忙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就像经济乐谱上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了余干发展升级、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恢弘篇章。
“工业强县”战略激活了整个余干,蓬勃生机中孕育着未来更多的可能。余干经济发展在经历着由谋势,到蓄势,再到得势的飞跃,开始找到了自己的行进姿态,干越儿女的工业梦想正一步步实现……
回首:农业大县渴望“工业强县”
余干有历史的辉煌,却不乏现实的危机。
谈起农业,余干人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可说起工业,余干人又会感到一丝自卑,但更多的是热盼。
长期以来,“散、小、弱”是余干工业的整体写照。
在胡伟看来,农业在计划经济年代曾是余干的优势,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昔日的优势已日渐式微。他说,多年来,由于过于满足农业的辉煌,这种格局使得余干经济增长一直缺乏后劲,如同很多传统农业大县一样,“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帽子一直尴尬伴随着余干。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由于工业化落后,缺乏主导产业,传统农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又太小,余干的县域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胡伟认为,过去发展相对滞后就是吃了之前没有大力发展工业的亏,这也成为余干发展的不能承受之重。
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形势逼人。面对经济的新常态、发展的新要求、群众的新期待,需要新的发展理念,需要决策者们作出新的抉择。
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经过反复地调研,从县情实际出发,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对余干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研判。2014年初,余干召开了全县经济工作暨创优发展环境动员大会。这是一次凝聚力量、扩大共识的思想洗礼,为确立“工业强县”清除了思想障碍,并及时提出了县域经济优先突出“强攻工业”的战略决策,确立了“强工业、优农业、兴三产”的发展思路。
在经历此次调整后,余干的发展思路正逐渐从混沌走向清晰,全县的工业经济开始沐浴朝阳,乘风破浪。
展望:“以工强县”强筋壮骨梦想就在前方
发展无止境,奋斗不停歇……
在余干工业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余干人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正视不足,迎难而上,将目光放得更远,继续坚持“工业强县”的道路不断前行。
“我们还要在壮大工业经济上求突破,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增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将余干打造成独具魅力的鄱阳湖东南岸中等城市。”余干县委副书记、县长黄胜富满怀信心。他说,今年会进一步强化“1234”招商工程的实施,积极瞄准亿元以上的标杆企业,围绕现有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坚持“融入南昌、对接沿海、面向乡友”开放取向,力争全年引进县外资金40亿元以上。同时,积极转变招商方式,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改变过去大兵团、粗放式招商,更加注重小分队驻点招商、商会招商、以商招商,招准商、准招商,切实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进资率。
实现工业梦,关键靠实干。今年,余干将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产能潜力,加大政策科技扶持力度,支持企业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推进禾丰电子、和盈药业、宏飞电源、远普新能源、华丽达造纸、鼎泰丰二期等改扩建项目建设,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电力能源产业,着力将光伏产业培植成支柱产业。加快水钻产业园建设,督促企业达标达产,尽快将“小水钻”做成“大产业”;加力抓好余越科技、国正电子等落户开工项目建设,确保全年新增工业投资50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2%以上,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以上。
众所周知,与周边县市相比,余干硬环境优势并不明显,如何吸引外来投资者?今年余干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园区扩区调区步伐,全面完成生态食品产业园征地工作,力争年底扩园1平方公里、开发建成1平方公里;坚持产城融合、镇园联动,重点抓好金电大道改造、22万伏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活商务服务设施;高点定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助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在加快硬环境建设的同时,余干还着力提升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坚持每月“工业日”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大力推广“财园信贷通”、企业信用互助融资模式,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公司债券融资;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提升企业投资信心。
如今,在这片干越大地上,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街头还是巷外,厂内还是厂外,讲工业、议发展的话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快速推进工业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坚定。
“大业千帆竞发,明春万象更新。”“十三五”开局之年,余干工业发展更加突出“精心”与“信心”,干越儿女有足够的底气乐观地畅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