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将加快建立“一刻钟便民消费圈”,将餐饮、家政、家电维修等生活性服务业聚集在一起,实现群众基本生活消费需求可在一刻钟内得到满足。早在去年,我市部分县(市、区)已经开展相关工作。推广便民消费现状如何?遇到哪些困难?3月18日,记者在定南县进行了采访。
家门口的便民店
记者了解到,为让农民实现“一刻钟便民消费”,定南县在各乡村(社区)扶持、推广了一批便民店。
3月18日8时30分,在定南县鹅公镇大风村的便民店里,已经有了很多顾客。“现在家里的冰箱都用不上了,要吃新鲜的肉,出门走几分钟就能买到,还能比在圩镇上买的便宜。”刚从便民店里出来的一名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的猪肉是隔壁老张家养的猪,鸡蛋是自家养的鸡生的,我们吃得放心。”便民店的一名农妇说。
便民店店主卢洪告诉记者:“去年我从广东河源回来后想开个店,村干部得知后立即向我分析并推荐开便民店,还帮我申请了小额农贷并提供给我一些进货渠道。”该村党支书卢观日介绍:“村里回家创业就业的越来越多,对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很大,为了方便群众生活,同时提供创业机会,村里积极引导村民开设便民店并提供相关支持。”
目前,像这样的便民店,定南县共有131家,分布在7个乡镇的119个村中。这些便民店开设在村民聚居区,涉及食品、维修、废品收购等行业,并对留守老人等提供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为村民生活提供便利。
同时,在商品流通方面,通过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副产品生产经营成本,进而降低农副产品价格,最终便民店以让利的形式给群众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便民店的尴尬事
便民店方便了群众生活,但也有尴尬事。
“我也想开个便民店,但现在村里已经有了两家,我不知道要不要开了。” 3月18日下午,龙塘镇龙塘村村民张添财向记者说。
“我开的是电脑维修便民店,刚开始大家的电视机、冰箱出现一些小问题也会叫我修,但现在大家把有问题的各种电器都送来,村民都把我当万能的了。”胡金胜尴尬地笑着说。
“在便民店买菜要赶早,晚了就没有了。由于离家近,大家都在这买菜,菜刚送来就被‘抢’光了。”拎着刚买的鱼,张大爷笑着说。
驻村“三送”干部告诉记者,便民店在推广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方面便民店店主担心市场有限,开得多了,会产生不良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店多、面广、涉及行业多,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保证。另外,一些地方没有建立完善的产销体系,造成了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现象。
多方行动解难题
“希望政府能够开展一些维修类的培训班”“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给我们这些种植、养殖户进行引导”“希望店里卖的东西都有保障”……不少便民店店主和群众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如何进一步完善便民店的服务功能,更大范围地推广便民服务?
针对便民店的食品安全,定南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说:“每个便民店的商品供应商,须在该镇食品药品监督员处进行登记,我们将不定期地进行商品检测,让群众放心、安心消费。”
定南县鹅公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镇对每个村的便民店进行了片区负责制管理,通过对各片区菜农、果农、养殖户等供应商就近指引原则,让便民店就近取货、就快取货,并对便民店建设进行了统筹规划,积极引导其发展。另外,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通过让农户和便民店合作,建设供销一体的网络体系,及时让富余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定南县职业中等技术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常年面向社会开办技能培训、聘请专家讲解授课,其中涉及维修、家政、农机操作等行业,有需求的群众可积极报名参加。(特约记者郭华平 见习记者叶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