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县小村乡山清水秀,是环境保护部命名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跟这个称号一样有名的,是小村乡的红衣米花生。
据介绍,2012年,小村乡红衣米花生种植面积达6500亩,总产量达650吨,给村民带来1000余万元的纯收入。小花生,长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产业。
小村乡位于咸丰县的富硒矿带上,大山深处的土壤没有受到污染,这里盛产的红衣米花生,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被誉为“长生果”、“植物肉”,是小村乡的特产,属原产地重点保护品牌。
小村乡乡长孟奎介绍:“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红衣米花生’的特殊味道,这种花生能活血造血,促进血小板新生,增强记忆力,是深受市场欢迎的特色产品。”
在小村乡做客,一盒包装精美的红衣花生米,是小村人送给客人的最好礼物。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到小村乡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红衣米花生这道特色小吃让外地游客赞不绝口,有些客人走的时候,还购买花生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小村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并以他们的质朴和智慧,把红衣米花生发展成了一方百姓的致富产业。
咸丰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严顺说:“红衣米花生适应性强,在田边地角都可种植,占用的劳动力不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种植业。”
红衣米花生经过精心包装后,由不起眼的“小杂粮”摇身变成了有档次的地方特产,当成礼品销售,而且价格也不菲。在咸丰县超市的货架上,一袋2公斤的带壳花生,卖到了98元,价格是普通花生的10多倍。
为什么有这样的价格?咸丰县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主任熊抗生列出了一排清单,让我们找到了答案。2006年以来,小村“红衣米花生”先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国家“QS”认证、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第八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
近年来,因饮食诱发的疾病和食品安全问题相继出现,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红衣米花生这种绿色食品受欢迎就不足为奇了。虽然贵点,但在市场上仍然俏销。
为了让红衣米花生在市场立稳脚根,小村乡聘请恩施州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建立了“红衣米花生”提纯扶壮种繁基地,制定了《湖北省地方标准——小村“红衣米花生”种植规程》。2011年小村红衣米花生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小村乡境内的小村、羊蹄等12个村被农业部确定为红衣米花生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区域。
小村乡在发展花生产业的过程中,引进两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花生产业。
蓝河农特产品开发公司就是小村乡引进的企业之一。公司董事长秦玖云说:“公司从产品包装、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方面着手,将把‘红衣米花生’的熟食系列产品作为航空食品在高端消费群加以推广。”
地方特色农产品,合乎消费者要求的绿色生态品质,公司化的运作,精美的包装,小村红衣米花生走向了国内大市场,还远销到美国、日本等国家。由于种植面积有限,每当花生成熟的时节,外地客商都提前电话预购。
小村乡小村村八组村民冉凤初说:“去年种植的4亩花生,纯收入1万多元,今年打算扩大种植面积。”
2013年,小村乡计划发展红衣米花生1万亩,依托投入500余万元的深加工生产线,小村乡的红衣米花生产业将实现收入倍增目标,力争突破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