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瞭望 >> 走进县市 >> 城市印象 – 正文

八山天恩寺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1-09-26     所在地区:甘肃-庆阳市-镇原县     作者:佚名

 

        本站导读:据传说,平泉镇八山沟掌原有一眼清泉,水质甘冽纯净,旺而不涸,是四周群众优质的饮水之源,“平泉”之名即由此而来。后来,原面开裂,分割出一条前阔后小、形似“…

 

  天恩寺

 

  据传说,平泉镇八山沟掌原有一眼清泉,水质甘冽纯净,旺而不涸,是四周群众优质的饮水之源,“平泉”之名即由此而来。后来,原面开裂,分割出一条前阔后小、形似“八”字的沟岔,清泉陷落沟底,沟北隆起一座类若佛掌的山峰,当地人称它为“八山”。后来,整个村子也以八山名之。

 

  八山沟掌开阔,庄户窑洞错落,树木茂密,沟不深,坡不陡。明朝初年,有人看准这个地方,举荐会长经理,集资化缘,献工献料,延聘能工巧匠,在八山修起一座气势恢宏、集亭台楼阁、塑像壁画于一处的寺院,名之曰天恩寺。天恩寺坐北向南,占地20余亩,楼阁宫殿40余间,从沟底至山顶呈长方形,将佛掌圈入其中。拾级而上,顶端为镇山祖师无量殿,两侧飞檐阁楼对峙,垂柳翠柏掩映。东有王公殿,西为王母宫,左右护卫,相配成趣。其下平台之上,正中五间为三宫殿,塑有尧、舜、禹三杰坐像。两侧配殿,东为子孙宫,奉祀三霄娘娘,配以钟楼;西为药王殿,药王孙恩邈端坐殿中,配有鼓楼。钟鼓二楼,小巧玲珑,高屋建瓴。极顶平台上,钟磬鼓角,音韵悠悠,和着缕缕香烟,形成凝重的寺观古刹氛围。最下一层,高筑三孔拱形门洞,正中为千手菩萨,两边洞门供人出入,厢房、僧舍分列左右。寺外一片平坦广场,西筑戏楼,南建山门,门外独建灵官殿一楹。从此,天恩寺香火长盛不衰,信士络绎不绝。同治年间遭兵燹破坏,光绪时重修。

 

  五十年代初,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利用天恩寺殿宇,办起了八山小学。亭台楼阁拆除,塑像壁画毁弃,继之后来声势浩大的破除迷信活动,将原庙宇残存的遗留物扫地出门,使这座吸引四面八方信徒顶礼膜拜的寺观不复存在了。尽管如此,善男信女仍面山焚香朝拜,布施挂红者亦不鲜见。年节旬初,当地群众于夜深人静、万簌俱寂之时,三三两两走进学校,在原庙前焚香化表,祈求神灵保佑。八十年代末,地方人士带头捐资,发动群众献工献料,在学校西侧重新修起天恩寺,虽然较原规模缩小了,殿宇少了,古建筑没了,但仍保持了原来的基本格局,加上现代材料和工艺,颇现精湛气派。松柏掩映,花草锦簇,大殿中立,陪殿对称;院外台阶平展,灵官、山神次第护卫;院中竖碑,记述重修天恩寺的经过及捐资襄助者姓名。

 

  古刹天恩寺由盛而衰而毁,毁而又建,圆了八山人多年来的梦。撷他们原本就是为了心地向善,有所寄托而重建的。今天古迹重现,古物复归,他们保存下来的不仅仅是几件原寺古董,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寺观庙会文化和民族意识传统,这些正是需要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