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记者刘晓杰 通讯员别俐蓉)昨日,武汉市发改委正式对外公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14年末,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正式进入“万亿元俱乐部”。《计划》还提出,今年用于城建攻坚计划投资达到1500亿元,城镇就业人口新增15万人。
“今年,首次明确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的具体进度,就是要让大家来共同监督这些民生工程。”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吴清介绍,今年《计划》还单列有改革专题,明确12大类34项年度改革重点工作,条目化表述改革内容,“进一步明确各项改革的责任部门”。
■经济增长
铁定跨入“万亿元俱乐部”
今年科研投入大幅提高
《计划》提出,到今年末,武汉的地区生产总值要实现增长10%、达到10000亿元,正式进入“万亿元俱乐部”。此外,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工业倍增”依然被寄予厚望。今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要完成118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增速将会达到30%以上,每个新城区工业倍增发展区新建设10平方公里,工业投资力争实现3000亿元。
上海通用汽车武汉基地、东风雷诺乘用车项目、力诺产业基地、80万吨乙烯等一批重点工程,将会在今年内开工或建成投产。其中,东风乘用车新能源工厂项目将可年产24万辆新能源汽车。
武汉发改委综合处负责人介绍,今年首次详细制定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R&D占比)”这一衡量地区对科研重视程度的指标上,2014年,武汉计划达到2.9%,比去年提高0.16个百分点,提高幅度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
■城市建设
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今年城建资金压力不算高”
今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283.7亿元,公路网密度将达到172公里/百平方公里,国际及地区航线新开通2条达到27条,其中,天河机场三期工程、武汉四环线、天河机场第二通道、天河机场交通中心和武汉新港三作业区等一大批公路、港航、站场等项目将会开工或投用。
此外,备受市民期待的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1号线汉口北延长线、国博大道、鹦鹉洲长江大桥正桥工程及武昌汉阳接线工程等将会在年内建成通车;大东湖生态水网、汉阳六湖连通和金银湖动态水网等工程将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武汉将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打造全国领先的实时性规划体系。
对此,武汉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整个投资计划中,铁路、污水和自来水工程等重大项目所需资金已经部分采取市场融资的方式,市政道路建设投资比例已经相对较小,“跟同类城市相比,武汉城建资金压力不算高”。
■民生保障
改扩建40所公办幼儿园
首次对各区分解环保计划
经济发展保持快速稳定的同时,民生方面投入将值得期待。
按照《计划》,今年,武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将达到5.8万张,每个社区将拥有1个以上为老年服务的社会组织,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也将有所突破。
在人文服务方面,到今年末,武汉将新改扩建40所公办幼儿园、100个室外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武汉还将推进专业院团“周周演”、“天天演”惠民活动,并完成《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
此外,环境问题也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今年,不仅编制生态环保计划,武汉还首次对各区分解下达节能、碳减排及能耗增量控制计划,同时将企业的重点环保项目也纳入计划的跟踪监督范围。
“希望企业、个人跟政府部门一起为武汉的碧水蓝天贡献力量。”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吴清说。
年度发展计划首次单列改革专题
武汉今年改革攻坚12大领域
楚天金报讯 2014,被誉为深化改革元年。为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今年,武汉市在《计划》中首度单列改革专题,明确12大类34项年度改革重点工作,条目化表述改革内容,并明确各项改革的责任部门。
1.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支持银行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支持企业发起设立中小型民营银行等机构;争取开展放宽外资投资准入和管理体制改革。
2.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规范政府行为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制定权力目录和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布;推进综合执法和执法力量下沉,制定出台客运出租车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完成市、区政府机构改革。
3.促进国有、集体和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融合发展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加快国企股份制改革,提高国有资产的证券化水平;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大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力度。
4.废除对各种所有制主体的不合理规定
支持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制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具体办法;废除对民营经济在企业设立与注册、市场准入、税费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
5.严格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研究制定《武汉市全域生态框架保护规划》、《武汉市山体保护条例》;积极推进阶梯式气价;探索建立水权、城市矿产、碳排放、排污权交易制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6.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法人治理机构;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完善文化中介体系。
7.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构建引导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实施督学责任制度区制度,探索研究管办评逐步分离模式;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适时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8.加快推进城镇化
积极研究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扩权强镇(街)和经济发达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
9.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为改革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
10.建程序合理、环节完备的协商民主体系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完善市委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制度。
11.完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证
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开展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试点;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建设“武汉人才创新创业超市”。
12.研究制订一系列深化改革方案
研究制订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方案和新型城镇化改革方案(记者刘晓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