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导读:通化是国内重要的人参种植基地,产量分别占吉林省的31%、全国的26%和全世界的15%。2010年3月,通化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人参产业基地”。其中,通化特产“林下参”响誉全国。

        人参,地球发展史上第3纪的古老植物,素有“百草之王”的美誉。6月30日,记者来到人参之乡—通化,感受这里的人参文化,重走“人参之路”。

        中国人参,有着悠久的历史。现据考证,太行山系和长白山系是人参的发源地。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名医别录》中记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上党即现今山西省长治县和黎城县的一部分,屈太行山系。辽东即现今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山脉。由于地壳变迁和人为的因素,上党人参现已绝迹,唯有长白山山脉保存了现有的人参。

        而通化则是国内重要的人参种植基地,产量分别占吉林省的31%、全国的26%和全世界的15%。2010年3月,通化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人参产业基地”。其中,通化特产“林下参”响誉全国。

        在吉林省通化县境内,有一条古老的“人参之路”,这是采参祖先孙良走过的人参路。这里神奇、美丽,已引起国际、国内各界人士的极大兴趣。截至目前,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目前,通化市先后已有集安市、通化县和辉南县3个县(市)获得国家批准的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地理标志保护县(市),为通化特产“林下参”产业发展提供了品牌支撑。据统计,通化市人参留存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平方米,林下参面积19万亩。其中,人参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了种植面积的60%以上,国家认证的GAP基地达到3058亩,推广示范农田种参新技术2000亩,老参地轮作500亩。这些基地的建设,为确立人参产业后发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获悉,吉林省正在打造“科学人参”品牌,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围绕基础科技创新强化联合。通化市“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2月底,完成了中国人参基因组框架图谱的制作,为揭示人参的种质资源、育种、品种鉴定、研究人参药物活性成份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2011年3月4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功召开了中国·通化人参基因组图谱新闻发布会,揭开了人参的神秘面纱,为人参的种植、防病、开发与人参产业发展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科技领先全国。另外,该公司采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成功研发了现代生物技术新产品“人参酵素”,已进入“吉林省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首批试点品种目录”。

        通化市除“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外,还有东宝集团、修正集团、万通药业、益胜药业、振国药业、长龙药业等39户制药和人参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4户。其中,集安新开河公司研究开发的“人参防潮造型加工机理”,先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

        如今药食同源成为热门话题。2011年初,吉林省正式公布了“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已经获得国家批准”的消息,这是我国首次允许人参这一“百草之王”进入食品。吉林省首批确定了包括紫鑫药业在内的25家试点企业。这表明,被誉为“东北三宝”之首的人参以其“补服、轻身、延年”的神奇功效将进军食品行业。

        据了解,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把人参作为食品应用,特别是韩国90%以上的人参是通过食品形式消费的,其产品多达600余种。然而就在国人还在为人参能不能入食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以人参为原料的韩国的饮品早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人参药食不能同源,不但限制了人参精深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同时导致了其他国家用我国原料制成产品后再反过来进入我国市场。

        为跨越药食不能同源这道坎,从2007年吉林省多次向国家汇报争取政策。去年12月,国家卫生部专家组专门就人工种植人参食用的科学性、可行性来我省调研。2010年11月吉林省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实施,人参药食同源试点工作获得批准,扩展了人参产品的使用和消费领域,为吉林省“相对过剩”的人参找到了新的出路,也为通化市人参产业的跃升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通化市委、市政府以工业化思维谋划人参产业发展,重点抓了6个新建和续建人参产业大项目,项目总投资93.6亿元,截止2010年底,人参产业项目投资同比增加7.8亿元,总产值同比增加3.6亿元。从业人员由上年的8.5万人增加到10万人。这些重大项目直接带动人参种植农户0.8万户,参农2万人,参农人均收入1.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33.3%和35%。

        据通化市市长田玉林介绍,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稳定人参、西洋参面积,将大力发展林下山参生产和推广非林地栽参,不断提高人参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以促进通化市人参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计划实现人参产业总产值180亿元。

        田玉林表示,未来几年,通化市将持续把人参产业的发展和医药城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十二五”期间通化市要建设成为医药产业密集区和国家级中药现代化基地的规划,确立人参产业的发展目标,提升中医药产业整体形象。到2015年,以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三个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地理标志保护县(市)为主,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全市人参留存面积稳定在1000万平方米,林下参面积发展2万公顷。人参产业产值达到180亿元。参农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重点开展市开发区紫鑫、集安康美新开河、通化县聚鑫三大人参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人参龙头加工企业达到10个以上。其中,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户以上,省级人参种植示范基地达到15个以上,把通化市打造成为集人参科研、种植、加工、商贸、旅游观光、人参文化“六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人参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