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发帖时间:2015-02-25发帖人ID:百佰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截至今年,我省已有1600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现在主要在哪里任教?有没有人违约离开?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招聘现场

  单位追着毕业生跑

  用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小曹的话说,上周末的免费师范生双选会,他只是来“打酱油”的,因为早在双选会之前,他已经和合肥一所高中初步签约。他这次来是陪同学一起,顺便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但在会场走动的时候,依然不断有高中招聘老师主动上前游说。“好像别的招聘会都是毕业生找单位,这边都是学校主动找毕业生,感觉挺荣幸的。”

  和小曹感受相同的还有不少毕业生。在双选会上记者看到,来自全省各个地市的学校占满了场馆,但是现场的毕业生却很少,于是招聘人员只有主动出击推介自己的学校。

  “好像来招聘的工作人员比学生还要多,太吃香了。”孙玉芬老师这次代表阜阳三中来揽才,她告诉记者,过去四年阜阳三中已招聘了50个左右的毕业生,今年打算再引进几个。可惜收获却不大,现场约谈的几个毕业生都表示“看看再说”。

  今年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只有280人,比去年少了不少,这样毕业生就更紧俏。加上今年双选会开始得有些晚了,这让一些基层学校和皖北一带的学校,没有招聘优势。

  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齐建平告诉记者,免费师范毕业生都是双选式就业,为了不增加这些毕业生来回奔波的成本,一般在放假期间举行。今年寒假晚,很多学生都事先找好工作了,这也让今年双选会上一些学校感到招人难。

  记者调查

  六成免费生来自农村

  当初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就是为了让有志于师范教育但是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免费接受教育。而从历届毕业生生源组成来看,这项政策给农村学子确实带来了福利。

  “粗略统计过,农村报考的学生占主要比例,城乡生源的比例大约是4∶6。”齐建平介绍说,这些年的免费师范生家庭成分构成相对稳定,城市生源占四成左右,乡镇农村生源为六成左右,这表明乡镇农村为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主要来源地。究其原因,他认为一方面是免费师范生上学不必花钱,读书期间还有补贴,这对很多农村家庭来说减轻了不小的负担。另一方面,免费生“包分配”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对农村学生也是一大利好。他们不必参加省统考,只需要在毕业后与学校达成协议就行,而且因为这6所大学都不错,招聘学校对他们也认可,不愁就业。

  师范生“阴盛阳衰”的现象已延续多年,免费师范生也是这样。来自华东师大的小刘同学告诉记者,她们班上有28人,其中男生5人。而从我省的统计数据看,虽然男女比例悬殊没有这么大,但是女性依然占多数,大约超过6成。不过,近年来,男生报考的比例略有上升。

  到乡镇去的不足三成

  张老师是一基层中学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这次的招聘,虽然他很努力地介绍了学校的种种人性化管理,但是感兴趣的毕业生却没几个,“基层学校招聘一直比较难,学生都不愿意去。谁不愿意留在合肥或者省示范高中里呢?”而记者在现场也发现,乡镇学校的展台前难见毕业生的身影。

  根据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国家提供免费教育的同时也鼓励毕业生能回到基层学校教学,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但是,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到县以下基层学校就业的比例很小。据了解,我省首届毕业生大约有20人回到基层学校,近年来这个比例有所提高,综合来看,1600余名毕业生中大约有四分之一学生目前在基层学校任教,其他多数集中在城里。从就业的地域分布看,合肥学校最受毕业生青睐,其次是自己户籍所在地的学校,“方便、熟悉”是一大优势。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造成毕业生“下乡难”的原因,一方面是基层学校待遇相对较低,提升机会较少,而且生活乏味。另一方面,很多免费师范生来自农村,好不容易考出去了,如果再回到农村,心理上会有“回乡即失败”的心理压力。

  13人违约离开岗位

  享受了免费师范生的政策福利,同时毕业生们也要履行一定的义务,那就是要在户籍所在省份的学校从事教育10年,如果中途转走则视为违约,要支付政府一定的违约金。

  “这几年有走的,但是不多。”齐建平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免费师范生的工作相对稳定,所以这些年里只走了13人。这些离开的人中,多数是因为父母或爱人在外省,所以转到外省,不过依然从事教育工作。还有部分则是因为出国、考研等离开教学岗位。

  部门说法

  将要求在乡镇任教两年

  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至今,已经被考生所熟悉,报考的人也逐年增加。而最困扰教育部门的依然是如何鼓励免费师范生下基层,以带动当地的教育水平发展。

  “将来还是要通过支教、交流的形式,让免费生能沉下去。”齐建平说,下一步我省将会建立免费师范生支教档案,实施动态管理,要求免费师范毕业生在10年教学合约里,有2年必须服务县级以下的学校,也就是说必须有两年时间在乡镇学校任教。

  延伸阅读

  他们为啥不愿“凤还巢”

  “我们的初衷是希望他们下基层,特别是到农村去,但现实与初衷差距很大。”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曾上交了一份反映“免费师范生”难下基层问题的提案,并引起关注。

  马敏说,“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以来,出现了两个“现象”:一个是经济发达地区“免费师范生”大大饱和,而欠发达地区冷冷清清;一个是省市学校应聘毕业生络绎不绝,县特别是农村学校门庭冷落。

  “‘免费’最有可能吸引的是那些家境贫寒、上不起大学的学生,却不一定能使他们再下基层,回农村。”马敏说,“就我们学校的调查来看,到县级以下乡村地区任教的免费师范生很少,一大半都到了县级以上城市。”

  马敏认为,这些学生以高出重点线至少二三十分的成绩考进部属师范院校,梦想着通过读书跳出“寒门”。4年大学毕业后再回到落后的家乡从教,他们害怕舆论压力,也有自身的经济压力。在基层从教10年,发展和深造问题也让免费师范生不愿“下去”和“留下”。

  “《办法》规定免费师范生只能免试攻读教育专业学位硕士,不能攻读学术性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马敏建议,在保证履行服务义务的前提下,允许成绩优秀的免费师范生通过考试录取可以攻读学术性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取得相应学位后再履行其服务教育战线的职责,打通免费师范生的未来成长空间。

  此外,马敏说,一部分师范生认为,10年服务教育战线过长。“建议时间是否可以调整,不要把这批人的前途锁定了。”

  对于解决免费师范生的收入问题,马敏认为:“可多管齐下来解决。

 

  一是国家划拨部分经费,二是就读高校在免费师范毕业生回校集中学习期间,给予一定伙食补贴。”(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