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瞭望 >> 舆情调查 – 正文

“锦湖门”还是“行业门”

    发布时间:2011-04-01     来源:网情网

 

        本站导读:近日央视曝光锦湖轮胎违规操作一事引发媒体与网民的高度关注,涉事方始终未能作出积极回应。在对监管制度表示失望之余,公众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并…

  本周焦点
 
  “锦湖门”还是“行业门”

 

 

  近日央视曝光锦湖轮胎违规操作一事引发媒体与网民的高度关注,涉事方始终未能作出积极回应。在对监管制度表示失望之余,公众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并着手行业整顿。
 
  一石激起千层浪 锦湖危机引发产业反思

 

 

  注:3月19日、20日、26日、27日为双休日,故媒体报道数少。
 
  ·截止3月29日,相关新闻报道6,508篇,网民讨论数589,336条。

 

  第一次舆论高峰:央视-锦湖 针锋相对

 

  ·3月15日20时,央视315曝光锦湖轮胎天津工厂违规操作。

 

  ·3月16日13时,锦湖轮胎开通腾讯微博发布声明称央视报道不准确。

 

  ·3月17日19时,央视追踪报道,记者暗访再度证实锦湖生产质量问题,并曝锦湖轮胎致死案例及06年锦湖轮胎在美国曾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实。

 

  第二次舆论高峰:锦湖全球总裁致歉 媒体拷问行业标准与监管

 

  ·3月21日17时,锦湖轮胎全球总裁及中国区总裁向公众致歉并表示将召回问题产品。

 

  ·在锦湖道歉后,媒体指出锦湖事件并非个案,此为反思轮胎产业标准及行业监管的一大契机。
 
  监管缺位亟待补足
 
  ·事件发生后,某汽车专业网站的一项在线调查表明,51%的被调查者认为此事缘于行政机关执法不严,22%的人认为是市场准入监管不够,10%的人认为是由于行业标准缺失。
  
  评论文章

 

  南方日报:“锦湖门”背后是谁在不作为

 

  ——“目前,中国执行的轮胎标准为1997年发布,距今已有13年。在技术如此迅猛发展,以及汽车市场逐步成熟的今天,为何依旧使用10多年前标准?背后是谁在不作为呢?纵观最近两年来发生在汽车行业中的质量事件,无论是丰田召回被指国内外区别对待,还是本次锦湖轮胎的质量问题,追溯其根本原因,都是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相关行业标准过低,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制约。”

 

  工人日报:制度监管亟待亡羊补牢

 

  ——“锦湖轮胎曾于2004年和2006年在美国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召回,但国内轮胎召回制度的缺位,给了企业钻空子的机会。另外,面对消费者的不断投诉,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曾两次点名批评锦湖轮胎的产品质量问题,但并未有实质性的制裁措施。一定程度上,是有关部门的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给了企业肆无忌惮的底气。”

 

  中国产经新闻:锦湖出事在于管理放任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对企业的管理,不同于计划经济,比计划经济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结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要求“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专门谈到社会转型期的管理,提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过程”。遥想当年三鹿毒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及今年的双汇瘦肉精事件,无一不是社会管理的失职失察造成,管理懈怠对社会凝聚力形成巨大破坏。”
 
  治理比召回更重要
 
  ·问题曝光后,锦湖轮胎从一开始的态度强硬到如今的拖延召回几乎消磨了消费者全部的耐性和信任。在这背后,监管制度的疏漏和监管力度的薄弱同样是公众感到失望的根本原因。从之前的三鹿奶粉到今天的锦湖轮胎,公众对行业整顿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标签:舆情

网友回应

您的回应:
昵称:       (游客请填写)
验证码: